九游会体育

在新疆农垦科学院寻找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密码 -九游会体育

桑伟提到的矮密早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均由新疆农垦科学院首创。202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在南疆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3个,在全国遴选优良棉花品种85个,筛选出适合南疆种植的优质棉种20个,为提升南疆师市棉花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创下高产纪录的大豆品种叫“新大豆2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豆品种之一。

来源:
2023-04-04 12: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赴一场春天里的科技之约

——在新疆农垦科学院寻找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密码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刘芳、杨倩 通讯员陈遂中

3月30日,新疆农垦科学院副研究员聂迎彬(左)与闻讯赶来讨教的种植户在该院冬小麦示范田查看苗情。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彤彤 摄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节气后,南北疆各师团春耕备耕进入了关键时期。如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助力兵团农业生产开好局?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记者找到了答案。

藏在试验田里的科研成果

3月下旬,石河子市乍暖还寒。新疆农垦科学院附近的一片冬小麦试验田里已是绿意盎然。该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小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桑伟正在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乍一看区别不大,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品种。它们之间也是很‘卷’的!”桑伟俯下身,指着整齐的麦苗笑着说。

走进试验田深处,嫩绿的麦苗随风摇曳。根据不同品种,试验田被一根根标签杆分成多个区域。

“这片试验田种的都是作物研究所培育出的新品种冬小麦,目前共有160多个稳定的新品系。根据长势和产量,最终筛选出适合兵团种植的高产冬小麦品种。”桑伟说。

麦田里,一根根黑色的滴灌带整齐排列,远远望去,像是根根“血管”横贯其中。

“我们采用的是矮密早栽培模式,目前这个阶段麦苗必须保持‘矮’的状态,否则后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不强;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土壤的湿度不能太高,我们会随时监控。”桑伟告诉记者。

桑伟提到的矮密早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均由新疆农垦科学院首创。可以说,这块试验田里的所有农业技术,都来自新疆农垦科学院。

首创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引领新疆棉花种植模式革新,并应用到小麦、玉米种植及高标准果园建设上;首创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全国应用该技术面积达1.3亿亩;首创农作物“干播湿出”种植技术,为新疆节水灌溉和盐碱地治理提供了九游会俱乐部的技术支持,带动全疆推广“干播湿出”种植技术3000余万亩、每年节水50亿立方米……在科研创新的路上,新疆农垦科学院蹄疾步稳。

在距离石河子市300多公里外的六师奇台农场,二十二连职工邵大文正在自家地里忙活。去年,他种植的冬小麦以单产863.8公斤刷新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而他选用的“新冬52号”小麦正是桑伟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

写在田间地头的科研论文

离开新疆农垦科学院,向南而行,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3月28日,在三师四十二团四连,大片棉田里,一台台大马力拖拉机正在犁地。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谢宗铭和两名研究员组成的棉花科技服务团队正在这里调研。

“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没有实地调研就没有科研方向。每年春季,我们都要到地里开展调研,确定科技服务项目。”谢宗铭说。

南疆的暖阳照耀着广阔的棉田。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兵蹲下来抓了一把刚犁过的土给记者看。“南疆的地力普遍要差一些,盐碱程度重,受自然气候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季节性缺水问题,我们的研究方向就在这里。”陈兵说。

棉花科技服务团队和四十二团四连“两委”成员一同查看了往年产量较高的棉田,了解棉花种植户的需求,并根据土壤情况、交通便利程度和植棉户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确定四连职工蔡天兵为今年的棉花种植示范户。

“以往种棉花都是靠经验,今年有了新疆农垦科学院专家的指导,棉花肯定产量高质量优!”蔡天兵充满期待地说,“地已经犁好了,马上就按照专家的指导精量播种。”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棉种,棉花科技服务团队还调研了新疆前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企业,帮助6个兵地连村共建的示范田选定棉种,并协同开展好今年的棉花生长期技术服务。

棉花产业是兵团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22年,兵团棉花单产创近10年来新高,这与新疆农垦科学院植棉专家多年来的辛勤付出紧密相关。

“我们连续多年深入各师市的团场、连队,调研走访、推广培训,在全疆各地进行生产试验,围绕棉花品种特性进行反复试验,以期推荐最好的棉种、最高效的栽培技术。”谢宗铭说。

202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在南疆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3个,在全国遴选优良棉花品种85个,筛选出适合南疆种植的优质棉种20个,为提升南疆师市棉花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针对新品种的特性,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棉花不同生长阶段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良繁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有力提升了基层植棉户的种植管理水平。

“我们的研究来自土地,又将研究成果回馈于土地。一切科研都为了服务兵团、服务职工,农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职工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研发什么、推广什么。”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周平说,“建院以来,我们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53项,获奖349项;育成麦类、棉花、杂交水稻、玉米、大豆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等农牧新品种150个,研制精量播种机等农牧新机具66种。”

一粒种子蕴含的科技力量

3月26日,四师六十八团二连职工邱书学在牛圈里清理积粪。“这些清理出来的积粪,都将作为肥料拉运到大豆地里。种好大豆,提高地力很关键。”邱书学说。

邱书学是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种好大豆在他心里很重要。

“去年,我创下了44亩春播大豆平均亩产442公斤的高产纪录,这与选用好的大豆品种密不可分。”邱书学说。

创下高产纪录的大豆品种叫“新大豆2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豆品种之一。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育种创新团队通过选育和引种鉴定筛选,共育成大豆品种7个,区域试验中各品种平均亩产在222.9至280公斤之间。

优良品种是确保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针对兵团农业生产现状,积极推进作物育种工作。“我们先后选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新品种72个,创造了多项玉米、大豆栽培全国超高产纪录。”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战勇说。

今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以国家棉花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现有国家、兵团重点实验室资源,改扩建国家种质资源库兵团分库,联合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和优势龙头企业,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兵团生物育种中心,聚焦棉花、大豆、玉米、小麦、向日葵、加工番茄、肉牛、肉羊8个优势物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利用和育种攻关,共建育种基地,打造种业产业集群。

“围绕兵团及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新疆农垦科学院大力培育良种,推进种业振兴,努力研究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技术成果。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周平说,“作为新时代的兵团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在解决制约兵团农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上下功夫,发挥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推广,为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短评:“科技之花”在田间结出“硕果”

春耕备耕期间,想在新疆农垦科学院办公大楼里见到农业专家有多难?

记者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蹲点采访时了解到,整个3月上旬,该院科技工作者几乎都不在办公室。由该院作物研究所、棉花研究所和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科研人员组成的小麦玉米大豆科技特派员团队、棉花科技服务团队及畜牧兽医科技特派员团队来到各师市、团场的田间地头,将农业技术送到职工手中。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推动力,离不开农业专家的开拓创新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精神。

从扎根天山深处的刘守仁院士,到“英雄不问出处”、最喜欢去田间地头的农机专家陈学庚院士和一生执着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先锋”尹飞虎院士,再到如今年轻的科研人员,一批又一批的兵团农业科技工作者,将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为新疆、兵团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强国必先强农。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呼唤更多农业科研人员参与,如此,才能让“科技之花”在田间结出更多“硕果”,书写兵团“三农”发展新篇章。

(徐彤彤、刘芳、杨倩)

【责任编辑:蔡东海】
|
  • 地方频道:
  • 九游会体育的友情链接: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号
  •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网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