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体育

真实生活与艺术之真的糅杂叙事 -九游会体育

来源:
2024-05-07 15: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新疆艺术剧院、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委宣传部联合创排的歌舞剧《一斗青稞四代情》在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上演。首先,作品之名激起笔者对故事的好奇,“一斗青稞”这百姓日常的生活实物,传承了怎样的四代情?又如何一代代传承到今天,既而被艺术演绎与颂扬?观剧后,全剧所展现一斗青稞、九十载世交的感人事迹和哈汉俩家人知恩图报、友爱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精神,令人欣慰。

全剧讲述了发生在新疆巴里坤县一户汉族村民和哈萨克牧民两家人,因“一斗青稞”而世代结缘的真实故事:1929年12月那个风雪交加的寒冷夜晚,努尔哈森·帕孜力家里揭不开锅,小儿子病重生命垂危,正当他欲哭无泪和极度无奈时,和他一起当长工生活同样窘困的张盼贵,把家里仅存的一点儿青稞分给他家一斗并送上了门,救了小儿子的命,帮助他们家渡过难关。一年后,努尔哈森·帕孜力一家东迁。10多年后,当他们全家重新回到巴里坤,第一件事就是找张盼贵。见面后,两家约定永结亲戚并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每一代老大结为兄弟时,各自都要抓一大把青稞放在同一个匣子,他们用这种特殊仪式,表达对这份深厚情感的珍惜与尊重,这份情感一直延续到今天,流传于当地并成为各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佳话。

真实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底色,如何以现代手法讲好真实生活故事并得以艺术升华,是对创作者的巨大考验。就全剧而言,真实生活原型本身已经具备较强的故事性,努尔哈森·帕孜力和张盼贵俩家人通过一斗青稞结下四代人知恩图报、友爱互助的感人故事,已经构成了较为完整文学剧本的创作底色。经过主创团队深入生活的采风、提炼和创作,全剧所表达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非常鲜明,正如该剧导演刘能一所说:“困苦之中的一斗青稞,比千金还要重。我们不是要展现苦难本身,而是以苦难中一段反映人性之善良和感恩的故事,去呈现人们战胜困难、共同追寻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

首先,放大特殊仪式的艺术具象。青稞是生长在高寒地带的植物,具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它的精神特质和生活在当地各族人民性格特征一样朴实而坚韧。一斗青稞不只是续命的食物,更是两家人一诺千金的情感守护和坚固情感的基石。看得出,主创有意凸显和放大特殊仪式的艺术具象,并作为全剧“画龙点睛”的主题思想之魂,贯穿始终。从第一代“一斗青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代索勒塔汗和张吉祥,再到90年代第三代的木塔力普和张建新,一直到20世纪后第四代等;每一次的特殊仪式朴实又庄重,穿插于“送牛”“盖石头屋”“修车”“小麦收购”“考上大学”、开办“一斗青稞客栈”等故事情节之间,将两家人彼此知恩图报、互助友爱的深厚情谊和传统美德,一步步随剧情叙事向前推进,使这种美德和精神在一代代家庭之间延续和传承,还扩延到当地更多的民族群众家庭当中,浓缩成新时代新疆各民族兄弟姐妹手足相连、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共赴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追求,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精神。

其次,生活之真和艺术之真的叙事糅杂。剧中除了象征民族团结大院的“一斗青稞客栈”为创作设计外,其他故事情节均来自真实生活,历史现实生活和舞台剧情相吻合,真实生活与艺术叙事之真相糅杂,使这部剧呈现出最大特点是真实性,从而拉近了观众与剧情的距离,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

全剧力图以现代手法的叙事。一开始,以充满现代气息的男女青年来到“一斗青稞客栈”直播旅拍为引子,引出并串缀起“一斗青稞四代情”故事,采用历史与现代时空交错以及倒叙与插叙结合的叙事手法,讲述一代代人如何在岁月更迭中坚守这份“过命的交情”。剧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宏大叙事,集中表现困难之中哈汉民族俩家人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生活小事,却充满人性光辉与温暖和对友爱的坚守,较为完整地将真实生活故事原型呈现在舞台上,剧情简洁明了,主题思想表达集中。9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全剧集中呈现四代人延续和传承的思想精神,塑造两个家庭人物的集体群像,而非侧重于塑造某个人或ab角。于是,我们看到故事叙事成为全剧之重,而每个时代不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塑造,因全剧历史年代演绎和需要只能成为其次。全剧通过戏剧矛盾冲突,使每个人物形象通过心理变化和层层逻辑递进继而放大其“情”,更好地推动“情”之升华并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全剧不少情节处理值得点赞,也有可商榷之处。

再次,歌舞交相辉映。歌和舞作为歌舞剧的主要叙事载体,显然,剧中“歌”比“舞”所占比例多,歌与舞交相辉映,较好地服务于剧情。可以说,音乐和歌词的艺术魅力为全剧增色不少,音乐将传统、现代流行以及冬不拉民族音乐等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既呈现出宽阔大气、浑厚悠长的旋律又有民族地域特色。尤其是唱词没有多少华丽辞藻,自然朴实,如诗如吟,且与当地老百姓生活语言相近,听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通过演员们不同唱腔的演绎,使歌更具视听亲和力。舞段虽不多,却融入了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典型动律和“赛马”“叼羊”民族民间风俗,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舞美简洁大气,线条明快,尤其是半沉浸式的舞台上,雪山、草原、毡房、桌椅、地毯、奶茶壶包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哈萨克族毡绣与布绣等当地百姓日常生活的物件,使整个舞台充满浓浓的烟火气和满满的人情味,让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

《说苑·复恩》:“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知恩图报、互助友爱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念和生活态度。笔者认为,类似“一斗青稞四代情”这样的真实故事,不只巴里坤,南北疆各地还有很多。虽说每个家庭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但都有同样的情感核心,那就是新疆各民族兄弟姐妹面对各种困难时,不分你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共同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早已深植于心,历久弥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家庭良好美德家风的代代相传,拓展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传承,成就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睦。从这个角度说,此剧可谓小人物传递大爱情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期望经过不断地修改和打磨,成为一部精品之作。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张迎春)

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供稿

张迎春(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舞台艺术专委会主任)

图:文旅厅艺术处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
  • 地方频道:
  • 九游会体育的友情链接: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号
  •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网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