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动态很累,”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开发动态室主任马文玲说道,“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成就,也有成长。”
2014年,刚刚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的马文玲回到新疆参加工作。工作前三年,她在沙南作业区积累了宝贵的一线现场经验,这为调动至科研战线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一个油田“小白”到现如今成为科室的“领头雁”,善解难题、能有效完成各项动态管理工作,马文玲以不畏困难的态度在工作中奋发上进,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为研究所的开发动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迎难而上敢带头
“任何一个井,水井也好,油井也好,‘病倒了’、‘躺下了’,我们就要把它扶起来。动态人员也可以说是一名‘油田医生’。”马文玲说道。
2018年,原本在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沙南作业区工作的马文玲因表现突出,被调动到勘探研究所开发动态室,担任火烧山油田动态管理工作组的组长。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姑娘满怀好奇和期待来到科研战线时,火烧山油田却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火烧山油田为裂缝型特低渗透砂岩油藏, 储层裂缝发育、基质又是特低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水后快速水淹,控制注水后能量下降快,开发矛盾突出。如何从独特的油藏特征出发,根据油藏的动态响应,分区分层定制不同的注采政策,编制注水调控方案,提出高效稳产对策等等给马文玲带来了困扰。
但这并没有被阻碍她钻研前进的脚步。
马文玲收集了之前有关火烧山油田裂缝治理的报告,并对里面提到的方法进行研读和分析。遇到不理解、吃不透的内容,就向其他前辈请教。有时,对于同一个问题,她要请教三四次才能完全搞明白。
搞清楚原有的九游会俱乐部的解决方案后,马文玲会结合自己对现下油井状况的认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讨论会上与同事交流。如果方案有不足之处,马文玲也会再次向前辈请教,直到将方案修改到可行。
(图1:工作中的马文玲)
“油田在不同的阶段,它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对策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前期的学习,马文玲对现下裂缝问题的解决有了新思路,她说,“要对症调配方。”
结合精细油藏描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指标等多项资料,马文玲从油藏三大矛盾出发,分区分层开展研究,对油藏裂缝解释结果、区块开发指标变化、井组生产特征等进行了细致解剖,在前辈“敢注水”的前提下,进一步实践精细注水的理念,持续开展季配月调,平面分区调整注采比,纵向调控小层注水强度,与工艺紧密结合,一井一策优化调剖强度,分区制定稳产措施对策。
从地面的“可知”判断地下的“不可知”,是动态分析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难点。
“动态管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马文玲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是中医治病,要慢调,看疗效。”
率马以骥巧带队
“技术与管理并行是很有必要的。” 马文玲在完成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团队的作用。2020年,她所带的火烧山动态管理组获准东采油厂年度女职工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
2022年,年仅31岁的马文玲成为研究所开发动态室的负责人,从此肩负起开发动态管理工作的重任。
相较于前几年只专注于如何完成工作,马文玲现在追求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带领团队把工作做好。
油田类型多样、问题复杂、矛盾突出,老油田开发历史久,数据量越来越大,人员紧张....开发动态室面临的困难重重。巨大的工作强度,不仅仅需要强大的脑力和体力,更需要坚韧和强大的内心,马文玲自主报考了心理咨询师,以便更细微地照顾到每位科室员工的心理健康,保证大家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科室的女职工有9名,占比64%。女职工身兼社会职能和家庭职能,身为主任的马文玲对此给予充分理解,总是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她说:“我多担些任务,她们就能有更多时间照顾下家里。”
马文玲还利用各种载体,组织女工学理论、学技术、学业务,不断提高女工自身的素质。
马文玲也非常注重“传帮带”的作用,经常协同科室里的老员工向刚加入工作的新人传授经验,帮助年轻人尽快熟练工作。至今,马文玲已经先后培养了八名新人独立顶岗。
技术上,马文玲主张“往后站”,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进步,让新生代力量可以展现光芒,发光发热。而在管理工作上,她则主张“往前站”,勇于担责,敢于担当,为科室成员创造最好的科研环境。
2021年,马文玲作为辅导教练,指导科室里一名年轻工作者准备公司动态分析比赛。赛前,她协助同事组织编制材料,审核讲稿,准备参赛问题。得知同事获采油厂动态分析比赛一等奖时,她的激动与自豪难掩于面,她说:“这远比我自己获奖更有成就感。”
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工作氛围极好,大家都很团结,会主动互相帮忙整理资料、完成报表填报等工作,并在不同工作中主动学习自己不擅长的知识。开发动态室顺利完成年度科室生产任务和指标,并获得2021年研究所优秀科室称号、2022年厂级流动红旗等荣誉称号。
“让团队发光发亮,这远比一个人发光发亮的效果更好。”马文玲说道。
识准定位勇提升
“再小的一件事情,只要到我手里,我尽量做到最好。”马文玲总有一股干劲儿,有毫不退缩的进取心。
身为动态分析科研战线的工作者,马文玲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有机会进步。”考虑到自己还需要掌握更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马文玲会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仔细研读相关论文和动态分析资料。有时看得入迷,就忘记了时间,抬头看表,发现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
2022年,马文玲参与发表论文《特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并收录于同年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2023年,她参与的《火烧山油田综合治理方案》荣获新疆油田公司优秀开发方案。
(图2:马文玲学习、查阅动态分析相关资料)
“一个油田,只要他出生,我们就要接手到动态手里,抚养他成长,相当于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小宝宝。”马文玲表示,学习如何照顾好 “油田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提升的过程。
马文玲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2020年,她参与撰写的党建研究论文《三室三路一中心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荣获采油厂优秀奖。
马文玲说:“思想政治研究与科研工作理论结合能获得突破,是一种观念转变、素质提升。”
她说,如果接下来有时间,想打篮球、学游泳、学钢琴,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内心更加坚毅、强大。
“把一件一件小事情做好,”马文玲说,“在这个过程中,我总能学到很多新东西,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受益匪浅的。”
涓涓细流终能汇成大海,扬扬尘土定会积土成山。正是在这样积极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下,这位90后“领头雁”带领团队无畏一切淬炼,勇毅直行,不断提升研究水平、突破技术壁垒,为新疆油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杨甜梦 米丽·加仑 陈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