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体育

勇闯“地下珠峰” 建设超深油田——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银涛 -九游会体育

来源:
2024-04-30 19: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8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高级专家、碳酸盐岩研究部主任张银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他日复一日为国找油找气坚守与奉献的褒奖。

参加工作17年来,闲不下来的张银涛总是带领团队,奔走在地质科技攻关的路上,不断挑战着超深层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创新发展了走滑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他和团队攻关形成的断控储层描述技术,解决了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系列技术难题,获得满深1、富源3、满深7等一系列重大发现,落实了富满油田10亿吨级优质储量区,夯实了富满油田上产500万吨的资源基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潜心钻研,创新理论,找到超深层油气藏“金钥匙”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号称“进去了就出不来的地方”,却是石油人魂牵梦萦之地。

2008年7月,张银涛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怀揣着找油找气的梦想来到塔里木油田,长期奋战在地质科研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向科研领域攀升的路。时光进入2017年,当塔里木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进入一个艰难徘徊期,永不满足的火苗在张银涛的心底燃烧。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储量丰富,约占盆地油气资源总量的38%,但埋藏在地下8000米的超深层,具有隐蔽性强、岩层复杂等特点,如同粘稠的沥青,要从地下开采出来,相当于隔着一座珠穆朗玛峰。有地质学家打了个比方,就像把一摞盘子打碎了,又被踹了几脚。

然而,就在这样的“地宫”寻油找气,难于攀蜀道,堪比上青天。前期才探明和开发了轮古、哈拉哈塘、塔中ⅰ号等碳酸盐岩油气田,却始终绕不开“资源潜力大、产量规模小,单井高产易、效益建产难”的主要矛盾。

“必须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拿下大油气田。”这时不服输的张银涛,横下心从熟知的碎屑岩又转战到碳酸盐岩领域,和他的团队发扬“与碳酸盐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文化,暗暗许下“斗不出大场面、建不成大油田誓不罢休”的铮铮豪言。

这是无声的誓言。那一年,张银涛没有裹足不前,经过反复琢磨和认真分析,把全部单井资料都梳理了一遍。先是三四百口单井,一口一口地来,再是失利井,重新处理资料,重新认识油气富集规律。渐渐地,他发现高产富集井和走滑断裂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就像瓜和藤。断裂带像藤,如何才能顺藤摸瓜?

就这样,张银涛经常忘记了时间。

“你今天能不能回家?”

“能。”张银涛说。

“是明天回来吧?”媳妇在电话里调侃。过了零点就是第二天了,张银涛知道,媳妇是在婉转地提醒他,儿子白天见不着爸爸,晚上还在坚持等待。

这样的时候太多了,多到不按时回家才是常态。

相同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那些日子,张银涛一扎进资料里就忘记了时间,他制定一个又一个方案,部署一口又一口井。2018年,经过新一轮研究部署的井位陆续获得成功并且测试均获得高产。一时间,像找见了通向地层深处的“金钥匙”,更加坚定了他沿断裂带找油找气的信心和思路方向。

埋头苦干,攻关技术,实现地下“珠峰”高清成像

富满油田的诞生,面对的是油气藏主体均在地层8000米深层以下,储层仅仅沿断裂带分布,远远超出了教科书上的认识和东部油田的经验,就像一个一个藤蔓深藏于8000米之下的底层中。如何把超深层走滑断裂更好呈现出来,找准一颗颗高产的“瓜”,这是摆在张银涛科研团队的又一座大山。

重压之下,张银涛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攻关,优化算法组合,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测试,终于研发了“双重滤波 振幅变化率”断裂识别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塔里木盆地弱走滑、小断距断裂识别的瓶颈问题,指导了走滑断裂的精细刻画和空间建模,首次精细刻画与识别出台盆区70条走滑断裂格局,为断控型碳酸盐岩的研究和部署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尝到了技术突破的“甜头”后,张银涛又带领团队攻关形成了以“双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以结构张量为核心的断控圈闭描述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了走滑断裂识别、储层刻画与断控圈闭描述精度,形成了塔里木盆地特色的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系列,技术水平被专家院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从此实现了我国超深海相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的自立自强。

“碳酸盐岩的井特别脆弱,每口井都得小心翼翼,像娇贵的瓷娃娃,轻了,打不到目的层,太复杂,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张银涛感叹道:“打一口井太难了,从部署井位到试油,我们全程参与并跟踪监测,一路走来,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那段时间,张银涛和他平均年龄29岁的团队围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问题攻关,创新发展了超深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理论,先后主持完成了走滑断裂识别、断控圈闭描述技术的自主研发,取得多项技术突破,获得了满深1、富源3等一系列重大发现。

锐意进取,增储上产,建成“央企超级工程”

资源找到了怎么拿出来?新问题又摆在张银涛的面前,技术上不去,上产的成本居高不下,储量再大也只能“望油兴叹”。而沙漠腹地七八千米以下的超深层规模效益建产,则是难上加难。

在富满油田开发建产前期,由于多数碳酸盐岩油藏能量衰竭快,含油面积大但丰度低,井数多地面配套难的困惑,业内普遍不看好这类太深够不到、打井成本高、开发效益差的“边际油田”。经过潜心钻研后的张银涛可不这么认为。

无数个钻研的日子,怎样把设想变成憧憬,憧憬变成希望,希望变成现实,张银涛绞尽了脑汁。为找到低丰度油藏的突破口,实现快速上产、效益建产、规模开发,张银涛带领团队按照精细勘探、集中评价、快速建产的思路,创新出一条适合超深层的布井方式方法,就如一把金钥匙,让钻井成功率由75%提升至96%,高效井比例从27%提升到69%。

创新的背后,是不计其数的精力投入。张银涛顺着藤瓜的钻井打法,不仅让一口口井能“开口说话”,还解决了钻井成功率低、高效井比例低的局面。这样的收获也让人眼前一亮,满深1、满深2、满深3……从此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喜报从这里频传。

成功往往只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正是孜孜以求努力攻关,张银涛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超深层油气藏开发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到了2021年,富满油田打出9口千吨井,155口百吨井,以年增50万吨产量的速度建成全球迄今为止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建成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效益建产示范区,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如今的富满油田,成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超深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石油人在塔里木盆地打穿了“地下珠峰”,打出了“大国深度”,实现了能源报国的梦想。

锲而不舍,勇闯“地下珠峰”。凭借潜心钻研、创新理论和敬业的精神,张银涛先后获得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六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奖。其中《超深海相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富满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石油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苏华 袁敬一)

【责任编辑:齐磊】
|
  • 地方频道:
  • 九游会体育的友情链接: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号
  •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网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