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体育

传统与现代结合展现时代风采 ——评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之“乐舞” -九游会体育

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团创作的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由“序”“美丽的传说”“心灵的呼唤”“炙热的爱情”“幸福的家园”四个篇章构成。整体看来,《木卡姆印象》融合了音、舞、诗、画等艺术形式,融合唯美典雅的舞姿和赋予戏剧化表演的叙事性情景,表现了各族人民追求真善美,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景。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
2024-05-03 16: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团创作的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由“序”“美丽的传说”“心灵的呼唤”“炙热的爱情”“幸福的家园”四个篇章构成。整体看来,《木卡姆印象》融合了音、舞、诗、画等艺术形式,融合唯美典雅的舞姿和赋予戏剧化表演的叙事性情景,表现了各族人民追求真善美,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景。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创作

《木卡姆印象》的四个篇章分别以歌、舞、乐等民俗化的表达方式,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了古代西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往交流与交融的鲜活场景。作品中大量使用独唱、对唱、合唱,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以及歌伴舞、舞伴歌、舞伴乐、诗歌吟诵乃至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营造具有一定叙事性的戏剧情境,来完整演绎木卡姆套曲。整台剧目以“序”的“乐声”拉开帷幕:“在中华母亲的怀抱里无比温暖,辽阔的田野上莺歌燕舞鲜花烂漫……”首先展示乐舞发生的和谐美好的社会场景;随着歌声(男女生合唱)合着音乐的节奏,大漠、戈壁、沙漠、驼队逐次呈现,丝绸之路尽收眼底。在这多样性的乐舞生态景观中,一曲曲经典传唱的歌曲和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舞蹈作品,都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厚重。木卡姆传统舞蹈的典雅端庄,维吾尔族传统乐器沙塔尔、卡伦、热瓦甫和都塔尔等结合现代和声及配器技法的精彩演奏,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之美。这一曲曲、一幕幕的精彩呈现描绘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民众共同劳作和谐共处的生活画卷,表达出新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以“多维乐舞”形式为主线的艺术表达

《木卡姆印象》以“多维乐舞”形式为主线,对“乐”的多样性加以艺术性的表达。在《木卡姆印象》中的“乐”主要取材于木卡姆音乐:“美丽的传说”音乐取材于《纳瓦木卡姆》;“心灵的呼唤”音乐取材于《潘吉尕木卡姆》;“炙热的爱情”音乐取材于《乌孜哈勒木卡姆》;“幸福的家园”音乐取材于《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十二木卡姆》的伊犁版本以及《吐鲁番木卡姆》和《十二木卡姆》之《且比亚特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均属板式变化体套曲,即在每一套木卡姆中可以见到主要乐调和主题旋律的贯穿,而以板式为主要变化手段,具有相对统一、固定的横向结构和板式变化模式。

”1在《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中,音乐的结构和板式变化都有相似的部分,其速度均为慢板,节拍中多有3/4拍。这样的结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乐段篇幅会有所不同,“叙咏歌曲的篇幅偏于长大,叙事歌曲及器乐曲的篇幅多属中等,歌舞曲的篇幅偏于短小。”2开场的“序”以散板展开,在整个剧目的演出过程中都保留了木卡姆原初的旋律、节奏与音乐形态。从其音乐风格上看,它承袭了古代西域乐舞文化中“乐”的多样化风格特征。

《木卡姆印象》中“舞”的艺术表达,同样也是以“多维乐舞”形式为主线展开的。从表现形式上看,该剧中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歌舞相伴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表现方式将“乐”与“舞”自然地贴合在一起。编导根据内容需要将多种舞蹈形式有选择地运用于作品的各个场景和情境里:如在剧目“美丽的传说”的女子群舞“山林情丝”中,一群冰花姑娘翩翩起舞,群舞整齐划一的表现方式与“乐”的整体叙事模式融为一体;独舞“小鹿舞”与三人舞“月光下的恋情”,从舞蹈表现形式到舞蹈动态的语言表达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独舞“小鹿舞”模拟动物的形态语言,将小鹿的身体语言以拟人化的表现形式进行直观形象的动态表达。在三人舞不同情绪的肢体表达过程中,通过小鹿的“躲闪”“害怕”变为“信任”“依恋”的情绪转变,突出“眼神”与“头部动态”的细微变化,实现从“形”到“神”的大胆升华,生动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主题。

从表现内容上,《木卡姆印象》中有表现民俗的集体乐舞内容,如第二、第三篇章中体现婚礼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的双人对白歌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从表现风格上,这里运用了民间乐舞的表现方式,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热情欢快,富有强烈的代入感;观众可以随着舞蹈画面转换,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中而产生“共情”体验。舞蹈《太孜》《朱拉》是《木卡姆印象》中最具特点的两个舞蹈作品。与其他舞蹈不同的是,这两个舞蹈属于维吾尔族古典舞蹈,舞蹈动态的风格特征以“稳”“少”“雅”为主。“稳”是《太孜》《朱拉》两个舞蹈共有的特征,这也是维吾尔族古典舞最主要的特点;整个舞蹈过程中没有大的动作起伏,舞蹈整体端庄平稳;舞者在走、转的过程中身体平稳四肢舒展,面部表情随之带有细微变化。与其他片段的舞蹈相比,两个舞蹈的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面部表情柔和端庄,没有过多显著的情绪变化,这些都是“稳”的风格特征在舞者情绪上的体现。“少”在《朱拉》舞蹈作品中指的是动态元素相对单一,与其他民间舞蹈相比《朱拉》舞蹈动态元素变化“少”,整体风格干净整洁;《太孜》的动作元素则承袭了“宫廷乐舞”的风格特征,从舞者背对观众到面向观众的双手开合,每一个动作的出现都有一定的规范性与礼节性,在表演过程中不能随意添加其他动作元素,整体风格端庄严谨。从《朱拉》舞蹈的风格特征上,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太孜》的舞蹈动态则比较规范、具体,富有礼仪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雅”。

三、架构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展现时代风采

《木卡姆印象》是对维吾尔木卡姆传统艺术的传承、发扬,并运用现代手法加以创新与发展。既在形式上整合了当地传统民间与宫廷乐舞的风格与特征,又在技法上采用现代音舞诗画的表达手法加以创新,并在内容上融入新时代共创美好生活的崭新主题,从而成为架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艺术文化桥梁。通过由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到舞台、从传统到现代的场景转换,“多维乐舞”的综合表达与时代主题的集中呈现等多重路径,《木卡姆印象》重新赋予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以生机和活力。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这一点上,《木卡姆印象》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供稿

文/张莉(新疆昌吉学院副教授、民族学博士)

图/文旅厅艺术处提供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张莉)

张莉:昌吉学院副教授、民族学博士

1周吉:《木卡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48页。

2周吉:《木卡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52页。

 

【责任编辑:徐锟】
|
  • 地方频道:
  • 九游会体育的友情链接: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号
  •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网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九游会俱乐部的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
")); //]]>
网站地图